今天小Mo为大家请到了一位资深的留英老海归,来跟大家分享下在英国那么些年,他在英国的真实经历。

 

小Mo: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很值得?

 

海归:不是哪一个瞬间,而是有无数个瞬间。

想来跟大家分享这些留学的小故事的时候,我很清楚人在任何环境里都有自己的机会成本和机会收益,所以从个人来讲,无法横向比较留学和不留学的机会收益哪个更大。所以只能谈自己的经历,分享几个点,希望对你有些启发。

 

No:1

 

出国第一节商务英语课,进来一位加拿大的美女老师,介绍完自己,让大家收起课本,没讲课,直接让我们开始辩论,辩题 :“你是否支持死刑?”

 

十来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了两边,报这门课的没有本土学生,都是英语一般的国际生,心想怎么上来就给我们下马威。我自己选的是支持死刑,觉得罪大恶极的人干嘛要用纳税人的钱养着,理由拆开了,看对方怎么反驳……

 

 

后来发现,19岁的我、习惯身边周围世界的我,被十几个英语很普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给惊讶到了,每个人,无论是持方还是反方,观点全部都不一样。美女老师没讲太多,只是鼓励性的点评了一下大家的观点。

 

留学体会

 

后来在海外的十几年,包括后来回到国内创业的这些年,对多元的观点和视角越来越觉得对自己有价值

 

No:2

 

刚出国没多久,2000年夏天,第一次这么久离开家人,假期为了赚学费,干两份工作轮流转,一份销售、一份酒吧打杂,干完活回到宿舍,一身臭汗,澡都不想洗,恨不得直接上床睡觉。

 

平时一得空,就跟爸妈打个电话,不过每次都是吹牛逼说自己过得有多好。但是想家和对未来的迷茫依旧存在的,最夸张的一段时间我口腔里长了20多个大溃疡,喝水都疼。后来遇到什么低落的时候,想想那时,忍不住自己都能偷笑出来。

 

留学体会

 

在一个没人帮得到的陌生环境,陌生的语言环境、陌生的文化环境,造就的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让我一辈子不再惧怕任何压力。积极的解决、或者积极的排遣,无论人多大,都得先把自己先弄开心了,再想着给别人带来什么。留学经历其实挺磨炼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No:3

 

因为当年读的是管理专业,国际生偏多,一部分至今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毕业后,大家分道扬镳,我在伦敦待了十几年,后来数了一下,相熟的同学在比利时、加拿大、缅甸、泰国、澳大利亚、北上广深西安重庆,也趁假期拜访过几位同学,感觉自己无论去哪,都有人陪自己喝个啤酒聊聊当地文化,这感觉让人幸福。

 

留学体会

 

人的幸福,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关系,中国文化更讲究关系的深度,比如亲情,但常缺乏一定的广度。留学所培养的人脉,让我们未来无论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一丝的亲切感。

 

No:4

 

留学无论是几年,自己的青春,那个城市每个大街小巷,吃过饭的地方、谈过恋爱的地方、喝醉过的地方、打过架的地方……能在自己的家乡万里之外的一个原本陌生的城市,培养那么一点归属感,是美妙的。

 

 

每次去伦敦,最喜欢的就是晚上一个人开辆车,听着音乐,在伦敦毫无目的的、任性的拐到某个街区、或者横穿整个城市,路过白金汉宫门前的大道、看着莱斯特广场的买醉的人流、用二十迈的限速从塔桥底下开过……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感谢当年自己任性坚持选择出国留学。

 

留学体会

 

如果我们无法事事做到有深度,至少也要给自己保留点看世界的广度。

 

No:5

 

如果硬要说点实的技能的提升,一个浸入式的英语环境,让自己使用第二语言时很舒适;一个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创新文字充斥的城市环境,沉浸久了,在后来处理自己的工作,都总能有一些不一样的灵感冒出来;一个被逼出来的调研和写作能力,每周都是小几千字的作业,还得站到台前用英文演示,工作后策划、写作、演讲,就没有再成为负担

 

留学体会

 

发现留学真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培养独立工作和调研的能力。这些后来都让我受益终生。

 

No:6

 

有不少人喜欢问,留学生被歧视吗?这还用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有人的地方就有低素质的。但是我个人经历中,还是很感激大学还没有毕业时,BT(英国电讯)这家公司给我的机会,完全不在乎我留学生的背景。

 

当时留学生打电话,都要买国际电话卡,使用很不方便,BT推出了一个类似中国17951的长途接入电话,这样国际长途就只算包月分钟,等于是完全免费。

 

 

我在伦敦的一辆公交上看到了这个号码的使用广告,联系BT,对方居然没有垄断这个资源,同意我成为一个电讯代理商。在经过一年的推广后,BT将尾号8888的接入号也给了我,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在留学生社团里推广得力。这个无差别的对待,让我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只有几万镑)。

 

留学体会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竞争,但是留学的经历让我一个外国人知道,不是所有的优质资源都是被垄断的,身份真的不重要,只要敢想,总会有一线机会。

 

No:7

 

大学毕业后,在伦敦工作期间,时间还算宽松,自己懂的那点做网页的技能,有一次用上了。女朋友工作的地方是一个英国的没落贵族的小店,老人想做一个自己写的书的中文网站,我用了两周给做好了,没好意思收什么费用。

 

一次,老人将他的一个好友,上议院的议员、发言人,著名的钟斯勋爵,介绍给我,说这个年轻人很可靠,看我是否可以陪同回中国,并做全程助理和翻译。后来,和这位最热爱中国的英国议员,建立了十几年的忘年之交。我创立的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后,任何一次大型活动,老人都会尽力前来支持。

 

留学体会

 

在基督教影响深厚的国家,信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信任和你的社会地位、财富没有太多关系。在我后来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信任别人,会吃亏,但是收获更大。等看到了足够的信息,才舍得或者敢于做决定的人,是缺乏“信任的能力”的。这个能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Faith is a tricky thing.】

 

No:8

 

在伦敦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一次去一个挺偏、但最地道的四川馆子吃饭。英国大部分餐厅没有包间的概念,大家都是堂食。坐下不久,扭身看了一下身后的桌子,发现一桌子气质不凡的年轻人里面有个熟悉的面孔,脑子快速的扫了一下,断定是傲慢与偏见、加勒比海盗的女主角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英国最受欢迎的女明星。

 

 

我让老板给他们送了瓶酒,Keira走到我们这桌亲自感谢我,聊了两分钟,一起合了张影。后来看到我的一个橡胶手机壳有意思,早年的磁带的样子,居然让我送给她,二话没说扯下来就送她了。没想到等我们买单时,她把我们这桌的单已经给买了。

 

留学体会

 

说不上什么多有意义,但算得上是一件值得茶余饭后的一个小趣事吧。不过略微思考后,对于这种人与人的文化,很多人说西方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但是在伦敦的这些年里,无论是街头感受,还是相处了很多年的英国老友,并没有不同社会阶层的严密分层,至少感知不到。名人、政客不会高高在上,保镖环绕,甚至很难在生活中见到。人,无论是谁,彼此的尊重,不差于我们的礼仪之邦。

 

想要了解更多该资深留英海归的留英趣事,添加小MO,回复【留英日记】即可查看。小MO:myoffer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