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走,未必是因为对彼岸的认知,而是对此岸的不满意。”《小别离》的原作者鲁引弓曾如是说。据统计,2015年出国留学私费学生近520000人,其中每年在中学期间就赴美留学的高达5万人,且在不断增加中。现服务于澳、美、英、加国际青少年发展研究院、担任中国区留学生辅导员的曲晓征表示,留学要因学生而异,因家庭而异,切不可盲目跟风。

家长对留学生活知之甚少 

曲晓征曾对即将出国的留学生家庭进行了调查,希望针对个人性格、爱好、就餐习惯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寄宿家庭。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往往只关注寄宿家庭父母是否有工作、是否是黑人、有几个孩子等简单的问题,且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报有十足的信心。一名家长曾说:“我的孩子成绩全校领先,这就证明了她的学习能力强,我相信她在其他方面也会如此。”这位家长在孩子出国后的第三天,就通过种种关系把电话打到校长的私人手机上。在着重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背景后,希望校长能安排寄宿家庭在早餐时间给孩子准备橙汁,每天帮忙把衣服房间等收拾好。这位家长表示,让寄宿家庭做这些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而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打扫家务上。

家长对留学生活考虑得如此草率,也不无客观原因。曲晓征表示:“由于时代的原因,只有极为少数的人真正经历、体会过海外成长的阶段,这些从小在国外学习、工作、结婚、生子的人群被称为‘后移民’者。他们经历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也体会了作为‘外国人’在海外学习、生存的艰辛。但现在绝大多数留学生只在国外短暂停留,便匆匆回国各奔前程,包括某些知名机构的从业人甚至掌门人也缺乏这一段宝贵的经历。”

低龄留学背后需要“规划”

留学是长期规划而非急就章

曲晓征表示,留学的决定,要因学生而异,因家庭而异,切不可盲目跟风。“个人认为,低龄留学是不应被提倡的。孩子们应该在亲属和家人的照顾下去国外学习而不是独自一人前往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应该有一个成年人来监护他们。十三四岁的孩子年龄尚小,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面对陌生文化时很容易受到冲击。另外,很多孩子性格腼腆,社交能力不强,加上语言不适应,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想去美国留学,我认为最好的年龄应在大学和高中之间。因为不管是在人际交往还是语言表达方面,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多元化的世界观会有更积极的见解。”一位寄宿家庭的家长表示。

在资深教育专家看来,低龄留学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平台的一种选择,这背后应该是长期规划,而非被逼无奈才去选择的急就章。现在是地球村的概念,孩子出国留学有助开阔视野、锻炼自理能力。如果想让孩子去英国留学或者去其他西方国家留学,在高中之前一定要确立这个想法,这样孩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各种能力,比如自如地与外国人交流,独立自主地做一份旅行规划等。